- 文字版
- 原貌版
-
我国传统跤法在研究人体骨骼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基础上,充分而巧妙地运用了圆轮力、杠杆力和综合之力,总结出各种手法的制动技巧,以及“占轴不占轮”、“借力用力”等重心力学原理及法则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整个传统跤法,就是一部如何运用人体力量的技术学。我们这里仅以传统跤法中的开门跤——“崴桩”为例,从崴桩的进攻型跤绊技术、破解与反攻、套绊(连环)跤绊谈起,着重探讨传统跤法中有关“借力用力”方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。这对我们从事传统武学技击术的研究,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。
“崴桩”,在我国传统跤法中属于大动作的背脸跤术。其特点是以整个右(左)脚为轴,依靠脚的拨挡力崴对方的左(右)脚,使对方向侧前方滚倒的技术。由于崴桩技术手法多变,摔法也颇多,而且能够变化出各种各样的跤法,因此在早年的摔跤界,便有了“摔跤不用崴,有跤不会摆”的说法。此技多用于主动进攻,便于全身用力,摔出来实在,适合在顶架的情况下,由力大灵活的跤手使用。
在下列图示中,黑发黑带,黑鞋者为我方。左手、左脚的运动轨迹用实线表示;右手、右脚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。对方倒地的姿势图解省略。
一、崴桩的进攻型跤绊技术:
(一)捅手崴(均以我方右架,对方左架的顶架跤架为例):
1、盖后带崴:我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,右手闭住对方左臂(图1)。我左手猛然用力向前一捅的同时,左脚迅速背步,借对方犟力向前仆身之际,立即以右脚崴对方的左脚(即以右脚为轴,两脚向左拧钻),上身也随之左转(右胯紧挨着对方左大腿的里侧)的同时,左手用力向左拉袖,右手迅速盖抓对方后带(契)向左横臂挥摆(图2、3),要尽量长腰甩脸。
动作要点:捅袖、横臂要有力,钻脚要狠。
动作要点:捅门、支臂有力,钻脚要狠。
3、顶肩崴:我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,右手闭住对方左臂,左手猛然向前一捅的同时,左脚迅速背步,借对方犟力迎仆欺胸之势,疾以右脚崴对方的左脚。我上身随之左转的同时,向左扭头甩脸,用右肩逼顶对方右肩,左手猛力向左拉袖(图7、8)。
动作要点:捅袖有力,顶肩猛,钻脚狠。